高中历史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

A.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西方的殖民侵略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

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表面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副业的生产
C.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

A.海禁和闭关锁国 B.工商皆本
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激化中日矛盾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加剧内忧外患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经济地位优越  ②政治地位低下  ③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④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C.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C.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材料认为

A.小农经济应为经济主体 B.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C.政府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工、商并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