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中央集权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 D.重农抑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
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
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元朝政府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与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外国商船载货出口,也以例抽分。这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

A.元朝的外贸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B.市舶司自秦代权力就很大,可以管理与外贸有关的所有事宜
C.元朝重视外贸,这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D.说明元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