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 408.1
1 567.7
1021年
2 641.2
3 874.0
1077年
2 021.3
5 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史料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年)蒋臣曾建议行钞即发行纸币,以解决行将崩溃的政府财政,并得到皇帝批准。表明在明朝白银货币化给明擦后政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
B.促进了明末市场的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
C.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
D.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渗透的一个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官营专卖
C.市坊制度 D.朝贡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至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B.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
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
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有人提出“科学制度是生产力”。如果以此观点出发,中国明清之际阻碍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主要是

A.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B.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C.中国的科举制度 D.中国封建的小农经济模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