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历史绝不是用叙述写成的,它总是用凭证或变成了凭证并被当作凭证使用的叙述写成的。依据此观点,中国古代符合此要求的历史事件是

A.女娲补天 B.神农制耒
C.大禹治水 D.武王分封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可以折射出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极高重视程度
B.可看出此时期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
C.体现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极力提高生产效率
D.可以看出,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发展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一问题(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探险之路、文化之路,至今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物品不可能出现于汉代丝绸之路的是

A.瓷器 B.火药武器
C.丝绸 D.罗马金币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钧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瓷被誉为“五大名瓷”之首,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其窑址在今(    )

A.河北省境内 B.河南省境内
C.江西省境内 D.陕西省境内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官营专卖
C.市坊制度 D.朝贡贸易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15、16世纪欧洲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A.合成橡胶已投入生产 B.支持着哥伦布的探险
C.启蒙运动正走向高潮 D.《英雄交响曲》问世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
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力: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写道:大约到1550年,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活动之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 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③原产美洲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国家(代称)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705
371
196

65
1770
2950


811
1865


155
13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士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的八年相比,同样都是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请问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相同点应该是指(   )

A.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影响
B.都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性的变革
C.都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
D.都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
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实行了分封制    ③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④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对此理解错误的有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③十三行是政府设立并经营的对外贸易机构
④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一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
材料三   1978年底,在邓的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毛泽东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的“激进民主”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分别有什么体现?
(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一历史模拟基础】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