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土地兼并严重 D.不均衡增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赋税制度改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和执政者的统治意图。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   )

A.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放松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土地兼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张居正集》(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农商并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材料所论述的赋税改革指的是

A.一条鞭法 B.更名田 C.摊丁入亩 D.纳庸代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   )

A.《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王蠹”之一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   )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感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之所以出现“郑和之后,竟无第二郑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受传统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的制约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而不可求 D.中国的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了
来源:2011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初年曾命令“不许片板入海”;乾隆时“富商臣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在

A.唐朝两税法 B.宋朝募役法 C.明朝一条鞭法 D.清朝“摊丁人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