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于战国时期,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繁盛篇:千年骆驼铃吟唱中国传奇
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为彼此注入新鲜血液,西方的宗教、戏剧、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进入中国,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流行……在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稳步前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
材料二 衰落篇:汽笛轰鸣淹没了摇曳驼铃
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材料三 崛起篇:世界繁荣的呼唤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日、俄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传输的文化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何意义?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丝绸之路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一带一路”的发展将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齐民要术·序》中说道:“舍本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发展商品经济 |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
C.认为工商皆本 | D.强调重农抑商 |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
C.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
B.加强外航海管理 |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
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B.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
C.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 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C.保护本国于工工场 | D.巩固封建统治 |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
A.“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B.“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
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
C.海禁政策遭到质疑 | D.东南沿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
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 |
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 |
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