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成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    )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C.市场调节与讨一划经济相结合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 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 划以外的产品。”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材料二
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氏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氏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
——《戈尔巴乔夫反思改革的三大失误》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是什么?你又怎样看待苏联的解体?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 —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

A.在淡忘十月革命
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
第37课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
第38课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D.经济基础薄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