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战争的需要 | B.恢复发展经济 |
C.巩固工农联盟 | D.实现工业化 |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
① 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强制性是余粮收集制的特征之一。联共(布)领导人、被誉为党内头号思想家的布哈林曾说过: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布哈林认为强制性有利于
A.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 | B.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
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 |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下图是苏俄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画中前面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站在旧政权的象征物和锁链上,背后是欢乐的人民自信地向繁荣的工业化未来进军。结合所学判断,该画的用意是
A.号召工农联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庆祝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一周年 |
C.宣传新经济政策 | D.拥护有计划的开展工业建设 |
1921年美国人哈默用苏俄的皮毛和鱼子酱,换取美国的小麦,受到列宁的接见,成为苏俄承租石棉开发合同的首位美国人。1979年,应邓小平的邀请,哈默又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两国如此优待哈默的共同背景不包括( )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已经开始 |
B.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都经历了从不清楚到清楚,由浅到深的过程 |
C.清晰的认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D.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都有尽早摆脱经济困境的呼声和要求 |
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国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B.新经济政策时期 |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D.卫国战争时期 |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
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 )
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 |
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 |
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D.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