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依据1917年到1928年苏俄(苏联)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的……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重商主义政策 |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 ④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从1858年到190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5到6倍 |
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B |
19世纪末期,俄国产业无产者的人数增速加快,1900年俄国产业工人约2百万,到1914年增至约3百万 |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化进程未启动 |
C |
1921年-1922年度,苏俄所收粮食税总额比此前规定的粮食征收指标减少了1.9亿普特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 |
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盛行,政府主要通过运用预算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 |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
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
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A.工业化方针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
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
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
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 |
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 |
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 | B.推行新经济政策 |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
1927年12月,联共(布)中央接连发出多个指令,要求加紧粮食收购工作,国家领导人甚至为此下到各地,但都无成效。当时不仅普通农民不卖粮,苏维埃及合作社机关也不出售自己的余粮。为此苏联政府
A.降低粮食税的征收额 | B.实行余粮收集制 |
C.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 | B.实行粮食税 |
C.建立集体农庄 | D.实行义务交售制 |
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 |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
《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小标题共八个:一、列宁是否利用了德国资助;二、关于十月革命;三、关于罗曼诺夫皇族的命运;……五、“星期六义务劳动”;六、“全盘农业集体化”;七、苏联的文化革命,造神气氛中的高尔基……
下列对相关小标题的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
B.“星期六义务劳动”反映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急迫思想 |
C.“全盘农业集体化”实现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 |
D.造神气氛中的高尔基生活在二战时期 |
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 )。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D.国内战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