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杀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

A.推翻袁世凯统治 B.反对尊孔复古
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适原名胡洪驿,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促使他改名的作品最可能是(    )

A.《海国图志》 B.《仁学》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平“偏向”主要表现在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
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自我疗伤”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