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上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主张   (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托古改制 D.文学改良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曾历经沧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活动。
(1)各地广泛开展祭孔活动,说明孔子受到后人的尊敬。请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四 以下是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的情景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4)材料四的情景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1)

号“饮冰室主人”,曾发表《变法通议》
 
(4)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2)

《新青年》的创办者
 
(5)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3)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6)

曾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2人)。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D.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
来源:江苏省盐城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的过程及结果。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做出了哪些贡献?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请用所学史实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魃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有关上述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
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的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康有为 D.陈独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是近代中国人面对的重大问题。回答14、15题。
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常为师”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文明交流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回答14、15题。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有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②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学”
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   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碍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1 《新青年》中“社会主义”一词的使用次数

(据全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表1可以用来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信仰的危机
B.巴黎和会促进中国政府选择了苏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社会主义成了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的最普遍的思潮
D.孙中山晚年的新三民主义中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内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