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是指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下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①精通法国语言文化 ②宣扬励志实干 ③宣传西方文明 ④致力思想启蒙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 )
A.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 B.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
C.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 D.首先提倡白话文 |
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B.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
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 |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
孑民主张( )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 B.实行“实业救国” |
C.改造文化心理 | D.实施预备立宪 |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相一致
A.维新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整风运动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吴虞指出:“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
A.旧文学 | B.旧道徳 | C.君主专制 | D.愚昧迷信 |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在北大之内反而没有杂志可以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 B.新文化运动思想阵营日趋分化 |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