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止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的“名词”当指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民主和科学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人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重要活动基地,最关键的原因是
A.北京大学是体制完备的大学 | B.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针 |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 D.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在北大任教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 )
A.彻底废除旧制度 | B.民主和科学 |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民主和共和 |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教育制度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