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 4分 )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 2分 )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6分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 林则徐    ② 洪秀全    ③ 张之洞    ④ 严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1—3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倡西学、兴民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体现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   )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民主共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   )

A.提倡师夷长技 B.主张革故鼎新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①梁启超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②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⑤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⑥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⑦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其学说的?
(2)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材料二中人物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3)根据材料二,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4)材料二中,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

A.《农政全书》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各国律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在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种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年-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而且一直这样到1900年左右。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那么痴迷。
——【美】小约翰·韦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三   在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冲对撞之下,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发生嬗变,其中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变异和式微,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仍然在生生不息的固守着、传承着,中华文明仍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译著类别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欧洲普遍“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主要表现,谈谈中国为什么 “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传统文明嬗变的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学者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