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胡适曾于1919年4月发表《实验主义》一文,全面介绍其信奉的实用主义(又称实验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一切真理都是人定的.“实在”可以由人们主观任意创造。他提倡“存疑主义”和“评判的态度”,将进化论引入历史的方法,认为没有永不变的真理,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主张要培养创造的思想力,就要以怀疑为起点,找到新知识来解决这疑难,并将这种思想方法总结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使得胡适以后的一系列文字都以其为哲学依据——坚持怀疑精神,不盲信任何主义。
——摘编自寇乃天《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宪政解读》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胡适于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当前思想界流行的弊病,就是空谈主义,高谈主义,而不去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他对主张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人,极尽嘲笑攻击之能事,他认为。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反对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来观察和解决中国问题。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要点。
(2)简评五四运动后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学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分析法国启蒙运动高举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的旗帜的原因。
(2)简述这些价值观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
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
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
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
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
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
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
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
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
上,二者有何不同?
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宣传孔子是主张变
革的先师?
⑶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回答: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争”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分别形成什么主要成果?
(3)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搜搜百科《达尔文进化论》
材料二 严复《天演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根据事实,“取便发挥”的“达旨”。这本书所以能起巨大影响,原因也在这里,它对外国思想的介绍翻译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
《天演论》用自然科学的许多事实,证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以达尔文主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发聩振聋的启蒙影响和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走上革命道路。固然这主要由于社会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而《天演论》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李泽厚《论严复》
材料三 它(达尔文主义)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据材料二归纳概括严复《天演论》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根据材料二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主观因素 。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艰难的抉择”一度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茎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抉择了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做出这一抉择原因的主要史实。(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人物作出不同抉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年)
材料二  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卜·…三代以前,皆以中国之有道制夷狄之无道。秦汉而后,专以强弱相制,中国强则兼并夷狄,夷狄强则侵陵中国,相与为无道而已。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年)
材料三   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高赢,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唆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观点。(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而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何新论坛》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1)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称为“哲学之父”。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14-18 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 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2)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孔子这人,其实是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来差使的。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是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3)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的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四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孔子学院为什么建得这样快》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将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油画中历史

问题:
(1)该油画呈现的历史场景发生于何时何地?
(2)油画中的情景,在历史上可能存在吗?说明理由?
(3)观察油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题的?
(4)从历史的角度怎样看待该油画的价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伦理觉悟”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倾向?
(4)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倾向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6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请回答: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4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6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8分)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