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该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