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A.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
B.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
C.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 B.清末新政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当时的戊戌变法是
A.维新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践活动 |
B.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的探索 |
C.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
D.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C.较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
D.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材料反映了清末( )
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 |
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 |
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 |
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下图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①“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③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改良;④极力赞扬工读互助协作的新生活(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