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图3、图4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
(2)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进步潮流发展进程的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美术
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
西洋乐器
建筑
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古代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的好转,为了整顿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
① 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②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 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年)
材料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潮与国情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科技与发展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
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二: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做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来源通过以上材料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Haskell讲座的一场演说中,胡适毫不含糊地解释他所谓的“中国文艺复兴”的涵意:《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按:即《新潮》的英文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讲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与材料中“新运动”有何相似之处,并简要分析出现相似性的原因。
(2)“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但每场争论之后的结果都造成“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逐渐褪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1)依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材料四:在美国独立之前,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在南北战争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这些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
(3)从政治因素上分析美、德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4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外国的教育发展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