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一位哲人曾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游行中的标语方阵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什么?这一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6分)
(2)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中的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8分)
(3)图3、图4、图5所体现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分别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本质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7分)
(4)结合上述探究内容,请你就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各自的主题词。(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 远古史
第一章 邃古
第一节 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 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 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 唐虞
第一节 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 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 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 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 夏
第一节 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 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 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 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指出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239个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使“汉字是否应该拉丁化”的这一学术问题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后钱玄同又提出以罗马字母取代汉字)——钱玄同《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1918年4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1)概括钱玄同的主张。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

1958年,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地处偏
僻、方言杂乱,有时,只要隔一条河互相说
话都听不懂。)19岁的社员陈进四到了北京,
昊玉章专门派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杜松寿教
她学拼音。很快,她就掌握了。回到吴山,她用汉语拼音拼字音,普通话提高很快。

《5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始末》。)(摘自2008年4月22日《北京日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语拼音有何优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正文部分第1750页至1755页收录了239条“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像解释汉字的词条一样予以解释。这些词绝大部分是学界格称的英文缩略词、“字母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字母词占了0.3%左右的比例。其中有【A股】指人民币普通股票。【APEC】亚太经合组织。【API】空气污染指数。【B股】指我国大陆公司发行的特种股票。【B2C】指电子商务中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方式。【IT】信息技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PS】全球定位系统。【MP4】一种能播放影音文件的袖珍型电子产品。【NBA】(美国)全国篮球协会。【QS】质量安全。【PM2.5】在空中漂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WTO】世界贸易组织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些“字母词”反映了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拉丁化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其道德智慧,卓绝千古。无人能及之,故称为圣人。”
材料二:张岱年等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说: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四: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自新潮澎湃,孔子乃为人攻击之目标。学者以专打孔家店为号召,侮之曰孔老二……盲从之少年,习焉不察,遂共以孔子为迂腐陈旧之偶像,礼教流毒之罪人,以谩孔为当然,视尊圣如狂病。而近一年中,若武汉湘中等地,摧毁孔庙,斩杀儒者,推倒礼教,打破羞耻,其行为之激烈暴历,凡令人疑其为反对文明社会,匪特反对孔子而已。”
(1)是否赞同材料一的结论?请阐述理由。依据所学回答得出材料一结论的依据。
(2)材料二作者称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依据是什么?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3)材料三可否证明材料二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属性?请概括说明。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学在明末清初的新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6分)
(4)材料四所述历史现象能否证明材料二论证的正确性?请依据材料四加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图3、图4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
(2)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进步潮流发展进程的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的工业政策有何相似点?
材料二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2)据材料二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依据英国制度运作程序,要想成为首相,需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美术
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
西洋乐器
建筑
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古代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1)依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材料四:在美国独立之前,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在南北战争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这些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
(3)从政治因素上分析美、德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4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外国的教育发展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