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贫农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中国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共的主张与国民党的主张哪些是一致的?
⑵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试分析这次合作失败的原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最终,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a)  1839年                       图(b)  1919
   
图(c)  1937—1945年               图(d)  1949年4月21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b)、图(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3)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认真研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请回答:
(1)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指出两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
(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两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幅?请表达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材料二:

(1)请你为材料一另加一个标题来取代“紫金山下”,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
(2)材料二说明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6分)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诗作者写于何时?表达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6分)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8分)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5)根据材料六,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但必须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并听“日满不可分”、 “民族协和”等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分)
(2)材料二中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资源不足日本推行了什么经济方针(4)?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3分) 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实》
材料四  1950年1月,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8日,美日签定《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材料五  对日本印象不好的原因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之和比例大于100% 
——引自《201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研究报告》
(4)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少年?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一和图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过程中,中国革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根据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世界)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而不注重人类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三   “(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 “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
——周谷城
材料四  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各国各时期的革命史、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史、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刘新成、刘文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世界史”有何共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的世界史相比,18世纪的世界史有何发展?概述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反映了何种史观?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三的史观和材料四的史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各举例说明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的罪行,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结合l9世纪末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四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a)  1839年                       图(b)  1919年
   
图(c)  1937—1945年               图(d)  1949年4月21日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b)、图(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