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
C.雅典民主的优越性 D.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材料可见当时  

A.大英帝国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欧洲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上帝粒子”。而19世纪中期的科学技术却在远离“上帝”,以下可以说明这一观念的科技成果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日心说 D.量子理论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达国 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材料三: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