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 B.等级制度 | C.宗法制度 | D.分封制度 |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 | B.削弱中书省加强皇权 |
C.严格限制皇权独尊地位 | D.完善前代三省六部制 |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 |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理藩院 | D.行中书省 |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A.枢密院 | B.内阁 | C.殿阁大学士 | D.军机处 |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 B.宋太祖 | C.明太祖 | D.清雍正帝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 “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
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国家除了英国还有法国 | B.俄国是最大的获利国 |
C.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 D.中国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协定关税 | D.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抗日战争 |
你看过木偶戏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12 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 | B.人际和谐的观念 |
C.自由博爱的观念 | D.互助互济的观念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 B.南昌起义 |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 D.八七会议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 代 |
阵亡人数 |
1937 |
125130 |
1938 |
249213 |
1941 |
144951 |
1942 |
87719 |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一国两制 |
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政务院 |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政务委员 |
|
共产党 |
l |
3 |
29 |
l |
2 |
6 |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9 |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具有广泛代表性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人民政协制度 |
C.多党合作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庆祝回归十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走上歌词中的“路径”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 ②建军节 ③国庆节 ④春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主张实行什么制度?李斯又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评价此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是什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材料二:
(1)请你为材料一另加一个标题来取代“紫金山下”,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