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13年
1921年
增长量
发展速度%
年增长率%
棉纺业
1423
9842
8419
691.64
73.95
面粉业
885
3257
2372
368.02
33.50
缫丝业
1603
2253
650
140.55
5.07
卷烟业
138
1680
1542
1217.39
139.67
水泥业
285
880
595
308.77
26.10
火柴业
294
746
452
253.74
19.22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C.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     )。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涉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侨批”是华侨汇寄至国内的信件、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据史料记载,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 800万银元。以此为据,可以推断(      )

A.晋江缺乏近代意义上的邮政机构
B.政府鼓励晋江华侨在家乡投资
C.近代晋江经济具有侨乡特色
D.晋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      
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年,国民政府说明币制改革原因:“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导致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    )

A.加强政治上的集权 B.加强经济上的统一
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为抗战作金融准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
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1927年至1930年,中国年进口日本胶鞋300万双以上,1931年降为170万双,1932年更减至150万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日本侵华,中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急剧缩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

A.洋务运动的足迹
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
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 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 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