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
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B.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
C.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 D.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万吨) |
≥100 |
10~99 |
1~9 |
≤1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 |
100 |
A.民国初年采煤业发展较快 B.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较快
C.小煤矿华商资本占据优势 D.华商资本不敌外商资本
下图是一张1935年的香烟广告,从图中读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
B.中国女子正在向传统挑战 |
C.两位美女很时尚,不守妇道 |
D.两位美女很寂寞,抽烟解闷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业 | B.交通运输业 |
C.冶金业 | D.机器制造业 |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
1913年 |
1916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8年 |
1931年 |
1936年 |
原料 |
29.1 |
24.7 |
23.9 |
31.3 |
35.4 |
37.7 |
35.8 |
半制成品 |
38.7 |
43.2 |
37.5 |
38.9 |
34.8 |
32.5 |
23.2 |
制成品 |
12.2 |
11.0 |
14.6 |
13.8 |
13.3 |
13.6 |
16.3 |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 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
(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 |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减 |
-36714 |
99655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
C.生产技术水平低 | D.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下列内容与这种经济不一致的是
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
B.它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民主化 |
C.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
B.改革开放在上海 |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D.上海,红色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