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年一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 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 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
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 年一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
1914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布机(台) |
2316 |
2736 |
3839 |
4139 |
4139 |
纱锭(枚) |
544780 |
647570 |
658748 |
842894 |
1248282 |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原创】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
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影响 | B.国民政府重视 |
C.经营理念创新 | D.国家政局稳定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改编】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对1912—1919年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是“中国国内总生产结构”表。表格数据实质上反映了
|
1914—1918年平均 |
1933年 |
||
生产额 |
比重(%) |
生产额 |
比重(%) |
|
制造业(近代制造业) |
8.5(1.3) |
17.56(2.69) |
11.77(4.54) |
19.07(7.36) |
农业 |
29.9 |
61.78 |
35.23 |
57.09 |
商业服务业 |
10.1 |
20.66 |
12.52 |
20.29 |
A.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商业和服务业发展 D.经济的近代化趋势
某学者整理出表2的数据后认为“1957年成都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他得出该结论的合理依据包括
表2 1957年与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比较(单位:家)
行业 |
1935年数量 |
1957年数量 |
理发 |
529 |
537 |
浴室 |
21 |
9 |
旅栈 |
225 |
471 |
茶社 |
599 |
448 |
(资料来源;1935年《新新新闻》;1957年《成都市商业二局档案》)
①1957年成都人口较1935年有大幅度增长,但服务业店家数量增长并不十分明显
②1957年与1935年相比,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波动较大
③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以私人经营为主,1957年以合作化经营为主
④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的合计数量,少于1957年的合计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影响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的原因不包括( )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A.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政府提倡国货运动,减少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D.政府推行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的政策,减少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纱厂1914-1919年不同年份生产一包棉纱(16支)的盈利情况示意图。导致此时期图中盈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辛亥革命胜利的推动 | B.抵制外货运动的促进 |
C.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 D.政府鼓励实业的推动 |
下表出自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910944 |
100 |
28302403 |
100 |
5299517 |
100 |
1914 |
15207580 |
108.5 |
16696945 |
58.9 |
4951471 |
93.4 |
1917 |
51989185 |
53.6 |
|
|
2309160 |
43.6 |
1918 |
49890293 |
51.5 |
|
|
1568853 |
29.6 |
①列强忙于一战,商品输出减少 ②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