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是指什么运动?作者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还是“暴力反洋运动”?根据材料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末年成书的《晋游日记》载:“汾(州)、平(阳)两郡,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御史王荫茂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证,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1年秋,物价开始下降,中国进入经济危机,1934年是中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面对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局面,国民政府加快 了币制改革的步伐。1933年4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 曰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1933年8月,美国又 宣布白银国有政策,为提高白银储备,美国高价收购白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 造成通货紧缩,物价跌落,商业萧条,银行倒闭,人心浮动。为摆脱这一困境,1935年 11月起,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并统一使用发行的 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政策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伸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见下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据材料,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盐的生产和销售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贵族……立法禁止煮私盐贩私盐,同时更以“值盐”为实物工资开军饷,来组织雇佣职业化的军队,指望能把军队的利益,紧紧地与效命执行“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捆绑在一起。
——凤凰网《盐与古罗马文明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以纺织为中心的工业显著发展。漂白、印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碱,1823年在利物浦开始建立大工厂,这就促进了原料盐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流的产盐国。
——陈逸根《不简单的盐》
材料三 民国初年(1913—1920)年盐税收入示意图

注:1913年2月,北洋政府按照“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原则整顿盐税制度;
净税收入是指税入总和扣除征税成本;中央收入指北京政府扣除归还外债和地方截留后的直接盐税收入。
——刘经华《民国初期各大盐区改革绩效分析》
材料四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指出罗马帝国的食盐政策及依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国的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盐税收入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中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指国民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四、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五、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六、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1934年8月15日)
材料二 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现代货币主义代表)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货币学派看来,实际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无效的。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1)概括材料一中李权时的经济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做简要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弗里德曼的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与李权时的统制经济思想相比,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主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 “计划部”, 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 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 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 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 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胡佛水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