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据统计l912~I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下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四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一一《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5)概括材料五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不属于造成C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清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竟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5)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什么经营理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 5
67. 0
64. 0
手工业
7. 7
7. 7
7. 4
现代制造业
0. 1
0. 6
2. 5
采矿业
0. 2
0. 3
0. 8
电力
0. 0
0. 0
0. 5
现代运输和商业
5. 1
4. 6
4. 0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C.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