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航运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矿山开采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

A.1842,1856 B.1861,1872
C.1897,1907 D.1913,1919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对1912—1919年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中国国内总生产结构”表。表格数据实质上反映了

 
1914—1918年平均
1933年
生产额
比重(%)
生产额
比重(%)
制造业(近代制造业)
8.5(1.3)
17.56(2.69)
11.77(4.54)
19.07(7.36)
农业
29.9
61.78
35.23
57.09
商业服务业
10.1
20.66
12.52
20.29

 
A.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商业和服务业发展             D.经济的近代化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洋务企业的兴衰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实业救国思潮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时段中国面粉业的发展状况。下列对表中所示变化出现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市场需求增加
B.封建势力压迫解除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社会环境和平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