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出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制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D.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传统经济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侧《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C.民族资本受外国压迫发展缓慢
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的差距在缩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提出实行保护贸易,包括:制定奖励出口产品办法;统一对外贸易;在通商口岸设局管理等。下列对这一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受罗斯福新政的启发
C.利于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实现了主权独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呈递减态势,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一战”的爆发 B.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 92 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 0%集中在武汉,1 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A.首倡实业救国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C.主张民主共和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E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清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 (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①精通法国语言文化      ②宣扬励志实干
③宣传西方文明          ④致力思想启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这一时期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
表: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A.主要因为中国人民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兴起      
B.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短暂春天阶段
C.是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的直接结果
D.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