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国难方殷,民生日蹙,状元及第的张謇却毅然走上了实业、教育、慈善三结合的救国之路。他于1896年在通州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在实业蓬勃发展之时,张謇仍用企业的部分盈余以及他个人的捐资在南通等地相继创办了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幼稚园等十余所慈善教育机构,以及海门溥善堂、南通养老院、贫民工场、盲哑学校、残废院、公园等慈善公益设施。材料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的贡献,但从理论上最先提出近代中国慈善构想的却是( )
A.地主阶级 | B.农民阶级 | C.西方传教士 | D.大资产阶级 |
《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到: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业、交通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这一“某人”是(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塞缪尔· 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接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摘编自《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
文件 |
内容摘要 |
1853 |
《天朝田亩制度》 |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的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
1923 |
《中国国民党宣言》 |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的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
材料三 1953~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新中国”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以上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7分)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6分)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轨迹。(6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1、图2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划分“势力范围” | 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
C.进行资本输出 |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 | B.定都天京 |
C.天京变乱 | D.提出《资政新篇》 |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
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
《天朝田亩制度》在产品分配上实行的原则是:
A.“凡天下田,天上人同耕” | B.“无处不均匀” |
C.“天上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D.“无处不饱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
||
|
绪论(第一、二章略) |
|
导论(一、二、三、四略) |
第一编 |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
第一章 |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
第三章 |
鸦片战争 |
第一节 |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
第四章 |
鸦片战争以后 |
第二节 |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
第五章 |
太平天国的兴起 |
|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
第六章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
第七章 |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
|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
第八章 |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
第三节 |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第二编 |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
|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
第九章 |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
|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
第十章 |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
|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
第十一章 |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
第四节 |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
第十二章 |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
|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第十三章 |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
|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
|
|
|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分析 |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戊戌变法 |
下列对太平天国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
B.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
C.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八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军在滁州境内会师东进,攻破浦口,再次击溃江北大营,并进占江浦。……经过激战,太平军摧毁了湘军全部营垒,歼灭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湘军数千人,李续宾自杀。太平军乘胜追击,收复桐城,围困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皖北复为太平天国所有”。其影响是
A.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 | B.天京上游局势暂时得到稳定 |
C.切断了清政府的财源 | D.为进军江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