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企业名称 |
开办年份 |
停办年份及原因 |
创办人 |
直隶磁州煤矿 |
1875 |
1883 退股 |
李鸿章 |
湖北兴国煤矿 |
1875 |
1879 经费无着 |
盛宣怀 |
台湾基隆煤矿 |
1876 |
1892 亏损 |
沈葆桢 |
直隶开平煤矿 |
1873 |
|
李鸿章 |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
1882 |
1886 亏损 |
胡思燮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 B.重工业逐渐衰落 |
C.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 D.主要分布在内地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
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以下对该上谕的解读正确的是( )
(1)该上谕发布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
(2)表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由压制到放宽
(3)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A.(1)(2)(4) | B.(2)(3)(4) | C.(1)(4) | D.(1)(2)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民族富强 | D.实现民主政治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请观察下图一组火柴商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工业具有( )
A.独立的生产能力 | B.后来居上的力量 |
C.自不量力的虚荣 | D.高尚的爱国情怀 |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强调国家垄断,反对私人竞争 | B.强化国有企业,发展公有经济 |
C.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农轻商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加剧 |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1905年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攻击革命派的“自由、民主、革命、自立之说”,是所谓“毒溺中国之药”。上述现象说明实业救国论( )
A.正确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B.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
C.对中国政治变革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
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 |
C.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
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