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五校联盟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 B.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 |
C.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 D.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 B.郑和下西洋 |
C.新航路的开辟 |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无法根除的历史现象,其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 | B.重农抑商政策 |
C.土地买卖合法化 | D.封建经济发展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D.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
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
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食,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名列中国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榜首,已经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的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的扩张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右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仿自欧洲银器)。材料反映了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网络 |
B.订制瓷器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这得益于(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C.北美自贸区的成立 | D.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
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
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 |
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
中山装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款服饰,辛亥革命后广泛流行,成为中国男性的标准服装。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②它产生以后就广受中国人的欢迎
③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
④它的流行完全是人们出于对孙中山的敬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下图是1913—1973年欧美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该表反映了欧美各国政府
A.逐渐承担起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责任 |
B.完全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受到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 |
D.形成了“混合经济”的新模式 |
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
C.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
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他认为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 |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
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该图说明( )
A.这些成就是依靠苏联的援助取得的 |
B.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C.经济建设过程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 |
D.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 |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
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
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 |
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措施不包括
A.适当增税 | B.鼓励消费 |
C.实行赤字财 | D.裁减政府雇员 |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A.《周礼》提到的“妇功” |
B.司母戊大方鼎 |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
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
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
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
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创造了世纪性繁荣,留下灿烂的商业文化。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祁县茶商制茶工费与包装工费明细(单位:文/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筛工工钱 |
2 275 |
2 092 |
1 745 |
1 110 |
踹工工钱 |
552 |
552 |
480 |
480 |
拣工工钱 |
1930 |
1 017 |
653 |
507 |
包装箱费 |
362 |
362 |
362 |
362 |
其余开支 |
300 |
300 |
300 |
300 |
各项合计 |
5 419 |
4 423 |
3 540 |
2 759 |
——史着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杀商大德诚文献》
(单位:两/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汉口茶市售价(分a、b两个时期) |
a) 40 b) 20 |
a) 30 b) 15 |
a) 15 b) 10 |
a) 10 b) 6 |
安化毛茶成本 |
11.37 |
8.76 |
6.18 |
2.72 |
制茶工费与包装箱费 |
3.28 |
2.68 |
2.14 |
1.67 |
运费(即水脚费) |
1.40 |
1.40 |
1.00 |
1.00 |
厘金 |
0.41 |
0.41 |
0.41 |
0.41 |
关税及各项捐税 |
1.7 |
1.7 |
1.0 |
1.0 |
各项成本及费用合计 |
18.16 |
14.95 |
10.73 |
6.8 |
利润(也分为a、b两个时期的利润) |
盈利21.84 b)盈利1.84 |
a)盈利15.05 b)盈利0.05 |
a)盈利4.27 b)亏损0.73 |
a)盈利3.2 b)亏损0.6 |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及姚贤镐著:《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二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材料三 以制造砖茶为例,晋商制造砖茶是用木制平压机,“……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人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俄商于19世纪后期在华开办制茶工厂,……“手压机每日出产60篓,有25%的废品,而蒸汽压机每日出产80篓,只有5%的废品,并且因使用机器而节约的费用,每篓计银l两,按照以上产量每日即达银80两或英金20镑。”(Trade Reports 1878 Hankow p.43)
(在选用原料上)“查中国制造砖茶,向用茶末,以为运销蒙古之用,……(俄商)所需原料不仅茶末,而茶叶亦有之,按机器所制之砖茶,较用旧法所制者,坚固异常,而难于碎裂,……俟至本期(1872—1881)终时,砖茶贸易遂为俄商所垄断也。”
——班恩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晋商茶叶经营的特点。
(2)从材料二可知,晋商文化深受中国哪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其推崇的经商理念。
(3)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晋帮茶商逐渐走向了衰亡。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外销商品多生产于东南沿海,这里港口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马克思
材料三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人为地隔绝于世”指的是什么政策?分析其危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