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华商
日商
实数
比重
实数
比重
1921
9482.2
75.9
1967.1
15.2
1931
15251.8
56.7
10851.1
40.3
1936
17294.6
44.2
19615.1
50.1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D.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②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