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 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 分)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应对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十分重要。
材料一 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救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材料二 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努力。(9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后来却停滞了,因为政策与制度改变了。如果你想给一个青少年解释“大分流”,别去谈僵化的政策与制度。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大分流”,背后又有哪些复杂的历史线索,我提出了6大“致命程序”,这听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分别是竞争、科学革命、产权、现代医学、消费社会和工作伦理。我希望表达的是,这6个与政策、制度有关的“程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框架,保障了西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让东西方之间渐行渐远。
第一,竞争。政治与经济生活的去集权化,给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契机;第二,科学革命。学习、理解并且最终改造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并让西方国家获得了军事优势;第三,产权。法律制度意味着保护私有者,同时解决他们的争议,为代议政府的稳定框架奠定了基础;第四,现代医学。科学的这一个分支改善了西方社会的健康状况与寿命期望,日后还影响到他们的殖民地;第五,消费社会。这种物质生活的模式使得生产与消费扮演了重要的经济角色,是工业革命得以持续的因素之一;第六,工作伦理。一旦社会出现不稳定,从基督教演变出来的道德架构与行为范式,是最好的黏合剂。这6个程序对于“大分流”的解释,要强过经验主义、地理、国家文化以及种族的解释。
材料二 “大分流”在我们的时代终结了。美国与中国的人均收入比例从最初的22比1变成了4比1,类似的情况也在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身上发生。与此同时,“再次大合流”(GreatRe-convergence)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致命程序”下载到自己国家与社会的系统之中,因此就有了出色的表现。相反,恰在这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删除这些程序,进而导致功能退化。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大分流’在我们时代终结了”的观点。
(27分 )正确的经济政策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少数领域里,大企业的突然出现对美国传统的企业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威胁。更为可怕的是哪些新兴的大公司在政治上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游说人员在华盛顿比比皆是;无论是国会山的哪个大厅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饭托拉法》,宣布“任何垄断、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勾结进行垄断洲际或国际间贸易的人”为罪犯。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二 在国民收入中,1956年同1952年相比,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集体所有制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而私营经济则由6.9%下降到0.1%以下,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前三种合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达92.7%。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
材料三 当小岗村是十八户农户“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 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是他们“催生了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因此,“他们的名字,也将自此载入史册”。
——陈桂棣,春桃《小岗村的故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托拉斯出现的背景以及《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颁布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带来的“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有何深远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小岗村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相关知识请回答:
⑴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两个能够说明“冲击教会神学”的近代自然科学成果。
⑵瓦特蒸汽机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举出这项发明成就应用在当时交通运输业领域上的两项成果。
⑶西门子发电机的发明与哪一科学理论直接相关?它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⑷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
材料三 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1725年至1775年间,即使在苏格兰高原和群岛上,农业生产组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几乎到处都在大地主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绅士阶层的包佃人”,即马克思称之为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
——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材料二 维贝尔一再强调煤和铁在工业革命中的“主导作用”,甚至说:“现代资本主义的胜利是由煤和铁决定的”,如果没有煤铁生产的发展,“这个制度会遭到什么,欧洲又会遭到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煤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工业革命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所以罗斯托说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使自己走上发动阶段的国家”,从而出现工业革命,进入近代工业化。
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与英国恰好成为鲜明的对照。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英两国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的区别。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后于英国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1)列举17、18世纪在科技、思想方面“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能够取代蒸汽动力,并且被广泛利用的主要原因。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正如布罗代尔所说,持下述看法几乎“是幼稚的”:现代化或“单一”文明的胜利,将导致许多世纪以来体现在世界各伟大文明中的历史文化的多元性的终结。相反,现代化加强了那些文化,并减弱了西方的相对力量。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少西方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依据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3)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美国 |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中国 |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中国 |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
美国 |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18世纪至19 世纪中期,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走进世博会》《上海世博》杂志编辑出版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19世纪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