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工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岀。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 月9 日)
材料三:本世纪头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情,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6年2月9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图2 所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与图1 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相比,在发明创造的人才素质和开展范围及部门等方面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2)图3 所反映的时代,还出现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新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
(3)材料三指出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材料三 欧美城市化进程日呈强劲时,……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教近代化。如1862年创立的北京同文馆为近代外语学之始。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1855年在天津成立的武备学堂、1907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省幼稚园,均开各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也是国内城市化的启动者。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通过哪些形式开启了中国文教近代化?并指出其意义。
(4)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并说说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前期,虽然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是它的经济没有因此超越英国,而英国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请概述造成这一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6分)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4分)
|
材料解析题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线路1、线路2的开辟者分别是谁?(2分)他们的活动给欧洲和亚非美洲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4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2分)
(2)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Steam叔叔是英国人” (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8分) 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又有何影响?(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新的重大发明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3)1929年从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客观上说明了什么?(2分) 为解决此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主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有何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廉·哈维(1578~1657)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藐视。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艰苦的实验。……(进行实验)在今天似乎是切合实际、明摆着的……但是,对哈维来说,工作于17世纪初叶,坚持实验的方法,是一个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以前时代的伟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O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说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请回答:
(1)威廉·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这一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材料一中指出威廉·哈维进行科学实验都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是生物科学的重大转折时期,请说出这一转折时期生物学的两个重大成就。
(2)举两例说明材料二中所说的19世纪的人类科学研究是如何“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的?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史实,说一说这次科技革命出现是以什么技术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4)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如何演进的?
材料一:早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将“圈地运动”比喻为“羊吃人”。15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屡次颁布法令禁止圈占土地。都铎王朝甚至还颁布了“血腥法案”,用监禁的手段来禁止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浪。然而,禁止圈地的法令却收效甚微,形同虚设。圈地运动在英国禁而不止。
问题:(1)托马斯莫尔为什么将圈地运动比喻为“羊吃人”?
(2)英国封建王朝为什么禁止圈地运动?
(3)圈地运动为什么在英国禁而不止?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1760—1844年,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多达3000多件,圈占土地700万英亩以上。
(4)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832年的英国进行了第一次的改革,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名额,取消了56个“衰败市镇”的选区,减少了土地贵族代表的名额;增加了新兴城市的24个选区,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在议会中的名额,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也有所降低。
(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动力是什么?出现“衰败市镇”选区的直接原因
材料四:19世纪下半期,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近代中国是如何卷入世界市场的?
(7)工业革命使人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到近代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三个方面,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值得玩味的。
材料二 : 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大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材料三 : 地缘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原因。比利时的弗兰德尔与英伦岛隔海相望,此地就成为英国与大陆贸易往来的集散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
(2)材料二的描述的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三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英国也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主角的欲望。……成立于1754年的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历来承担国家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担任皇家艺术协会主席的阿尔伯特亲王具有一种与传统理念所不同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1849年,艺术协会开始酝酿筹划规模更大的博览会时,阿尔伯特提出要求“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要求能在伦敦海德公园中找到最好的展览场地,以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注: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
——《水晶宫的魅力——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
(1)根据材料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900年4月,巴黎万图博览会开幕,这是巴黎第三次举办博览会,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九届博览会,参观者达4000万人,被称为“世纪之总”。本次博览会上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但这也是世博会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世博,人类的聚会——世界博览会历程回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原子球,它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当时比利时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布鲁塞尔被称为“西欧的首都”。时的欧共体拥有9个成员国,而比利时国内也划分为9个省。因此原子球象征着比利时国家和西欧各国团结、联合的标志。……经历了二战后,每个人对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原子球体现了时代的主体意识……
——《原子球,人道主义的光芒——记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3)“经历了二战后,每个人对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其历史含义是什么?原子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体意识?
材料四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博览会。
(4)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上海世界博览会体现了哪些时代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大陆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注意,不要逐国罗列介绍,应综合概括分析)
材料一 :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有影响有才干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他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制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试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了什么重要的补充?
(3)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4)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
世纪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历届世博会都深深打上了举办国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全称“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帷幕。……这届世博会是英国光荣与梦想的缩影。在宏大的盛会背后,隐藏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摘自乔继红《历史的启示:世博会是经济大国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材料二: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纪念年。它的意义,绝不只在美国首次获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通过博览会,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当世博会上当时功率最大的600吨柯立斯蒸汽机启动时,千百台机械齐声轰鸣,展厅微微震动。正是在这隆隆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摘编自2010年5月13日《今晚报》
材料三: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部分美国展品
(2)美国选择1876年在费城举办该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右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该“发现”曾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600 |
1670 |
1750 |
1810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8.25 |
13.5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非农业人口(万人) |
城市化率(%) |
1950~1957 |
55196~64653 |
9137~10618 |
16.55~16.42 |
1958~1960 |
65994~66207 |
12210~13731 |
18.50~20.74 |
1978~2006 |
96259~103475 |
15230~19686 |
15.82~32.53 |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车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