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 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1)依据材料一和相关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19世纪有利于欧洲人口迁移的因素,并指出其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然而,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必要、多么重要。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10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另一方面,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图谋也并未因吴淞铁路的赎回、拆除而中辍,甲午战后开始了大规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动,1896年至1903年之间,1万多千米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铁路权益和利用铁路对华侵略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知,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包括官僚、绅士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废约并收回路权。1903年起,一场争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掀起了,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全国共有15个省先后设置了铁路公司。可是,1911年清政府又突然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取得外债,结果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3)请你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
材料二: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的发展的起飞”。……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他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能提供动力的手段……实际上,19世纪前期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手段或者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 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种子”在英国能够成长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二、三,归纳蒸汽机作为“人类引擎”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四,说明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腐败滥觞于经济对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团对官僚集团的收买和控制……政府之所以成为被俘获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它的手中握有大量公共资源……1870至1913年间,美国GDP总量增长了2.4倍,其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从8.9%猛增至19.1%。……至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从1860年的600万增至2400万。……新移民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通过选举这一权力或利益再分配过程来改变自身命运……当贿赂数额巨大、被揭发的几率很小、惩罚措施又非常温和时,权钱交易式的腐败行为必将扩散蔓延……最后,在马克·吐温记录的“镀金时代”,整个社会风气都被拜金主义所弥漫。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此后,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举例来说,共和党政治机器任命的法官即使是腐败共谋者,仍可能给民主党腐败官员定罪。……对新兴经济利益集团(比如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市政府能够高效而廉洁地管理城市,缩减行政管理费用。……1876年的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不敌民主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媒体将格兰特总统的Credit Mobilier公司丑闻公之于众。……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大大遏制了公职人员和产业巨头的腐败行为。……在美国,公民的护照、驾驶执照和营业执照并不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位官员向合格的申请者索取贿赂,申请者会自然地产生举报该官员索贿事实的动机,因为他完全可以向其他官员重新申请并获取同质的服务。……在控制非法毒品的政府行动中,美国地方、州和联邦政府权力的纵向重叠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横向交叉有效地抑制了警察腐败的发生率。赌徒或毒贩子们在试图收买警察时不会给某一个警察大笔贿赂,因为管理他们的警察不只一位,任何一个警察都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联邦管制兴起时期。联邦政府在影响、甚至控制银行业、 保险业、运输业、食品和药业竞争以及各州间贸易等方面的权力急剧膨胀,并取代了州和地方政府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管制者,同时也成为社会福利和失业保险等公共救济的主要提供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历史上腐败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腐败现象受到抑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现今反腐败斗争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2分)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4)“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他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材料四  

材料五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回答:
(1)概括材料一关于新航路开辟问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中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结合材料四、五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和贵胄家中,中国龙纹的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平《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严重“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那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取贸易保护……美、德等国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政策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织了“金本位集团”……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评述李斯特关于自由贸易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世界一体化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非洲
1750年
19.2
0.1
13.1
1850年
22.7
2.3
8.1
1900年
24.9
5.1
7.4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外界的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据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1906年开始,汉口英租界先后出现了照明用电和自来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的引进比武汉还要晚。不过,沿江城市近代文明设施的出现,不但比西安等内地城市早,也比华北等地通商口岸早得多。
——据张仲礼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
(2)阅读材料三,分析“近代文明设施”在华传播的主要特点。
(3)参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1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 2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1、表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请回答: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了哪些最突出的影响?
(3)假如你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
德国
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
法国
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
美国
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
德国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
美国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国的产品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在网络
1890年
美国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
美国
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
德国
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材料二    1865年4月9日,持续四年之久的美国内战,以北方获得最后胜利而告结束,美国重新恢复了统一。……从1859至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至114.07亿美元,增加近5倍。……轻重工业的比重,1860年为2. 4:1,1900年已改变1.2:1……工农业的比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889年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约2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地域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托拉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及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法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材料二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近代中国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5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 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一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一一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
——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
(1)材料一中“经济体制”指什么?“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
材料三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