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郡县制 |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专题采访,受访者的回答中“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最为常见,这是受下面哪种制度的影响。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科举制 |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中国古代有“齐人”、“鲁人”、“楚人”的称谓,这种表述源于下列哪种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分封制 |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D.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 B.周朝的重要都城 |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 B.宗法制的衰落 |
C.井田制的推行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C.“周公……立七十一国” |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决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下面的这幅漫画及漫画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 。指出漫画作者想要解释的历史概念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世袭制 | D.禅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