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②新的社会阶层兴起
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 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夏商时期,在君主以下权力最大的是“臣”(甲骨文中又称为“卿史”“太史”)。他们是“上帝”与人的沟通者,负责把“上帝”的旨意传达给君主。可见“史”这一职位的设置( )
A.维护了王位世袭 | B.完善了行政机构 |
C.有利于官方垄断 | D.有利于神化王权 |
《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了解和研究古代婚礼的重要资料 |
B.古代婚礼可能影响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 |
C.古代婚礼涉及宗族是否昌盛 |
D.先秦婚礼之制集中体现了法家思想 |
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A.功臣封国 | B.姬姓封国 |
C.商族后裔的封国 |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
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结婚称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 B.礼乐制度 |
C.郡县制 | D.宗法制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
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
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
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
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这说明周朝
A.分封诸侯不止一次 | B.分封的对象只是同姓贵族 |
C.分封的原因是社会动荡 | D.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分封制加强 | B.宗法制衰落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井田制的推行 |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 B.生产关系的发展 |
C.诸侯地位的变化 | D.井田制的兴衰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 )
A.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
阅读下列表格,有资格继承周天子王位的是
妻(正配) |
大姐(28岁) |
二哥(23岁) |
|
妾(侧室) |
大哥(26岁) |
三哥(20岁) |
A.大姐 B.大哥 C.二哥 D.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