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反映了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纣王善于管理国家
C.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记载某一制度的特点时写到“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贤”。这一原则的优势在于保障了 (    )

A.皇权的稳定性 B.继承权的确定性
C.血统的纯正性 D.分封的科学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该制度 (    )

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B.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
C.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
D.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B.分封制的破坏
C.郡县制的出现 D.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8月3 ,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到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区。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族社会与科举考试有必然联系
B.科举制度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
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必然联系性
D.世家大族否定科举制的垄断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汉时期则用“若干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史”。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消亡 B.官僚体制确立
C.粮食产量剧增 D.爵位制度废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