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 B.官僚政治 | C.家国一体 | D.君主专制 |
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
A.“郡县”优于“封建” |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
C.“封建”优于“郡县” |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 )
A.“家天下”制度 | B.王位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古书记载:“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反映出商朝王权( )
A.与神权密切结合 | B.完全听命于天 |
C.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D.被神权所左右 |
《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 B.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
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
C.三公九卿制 | D.三省六部制 |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 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 B.等级制度 | C.分封制度 | D.宗法制度 |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
A.小宗 | B.大宗 | C.嫡长子 | D.族长 |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