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 ( )
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 |
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 |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 |
B.周王在分封时并非平等地对待所有受封者 |
C.诸侯拥有独立的征税、军事权 |
D.周王能直接控制的只有王畿之地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诸侯王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目的。
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
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 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与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有关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礼乐制度 | D.中央集权制 |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知西周时期( )
A.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 B.实行森严的等级制 |
C.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 D.形成皇权专制制度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分封制 |
C.宗法制和郡县制 | D.宗法制和行省制 |
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A.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
C.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生身母亲 |
备选者概况 |
周王正妻 |
A. 大姐(20岁) B.三哥(14岁) |
周王妾一 |
C.大哥(25岁) |
周王妾二 |
D.二哥(2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