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 )
A.礼仪 | B.制度 | C.风俗 | D.贡赋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周王的妻妾 |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
妻(正室) |
三哥(20岁) 四哥(14岁) |
妾一 |
大哥(25岁) |
妾二 |
二哥(22岁) |
A.大哥 | B.二哥 | C.三哥 | D.四哥 |
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有直接关系。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08徐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 | 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 |
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 | 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 |
(南通2009届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皇帝制度 | D.王位世袭制 |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礼乐制 |
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 B.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 |
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 | D.便于选拔、考核官吏 |
关于中国姓氏的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 B.邑名 | C.爵号 | D.官名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度 | B.宗法制度 | C.分封制度 | D.郡县制度 |
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家谱 | B.宗祠 | C.族规 | D.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