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鲁 | B.齐 | C.燕 | D.宋 |
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
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
C.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
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为(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科举制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
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其中“亡国”的“国”指( )
A.夏 | B.商 | C.西周 | D.宋 |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
A.宋国 | B.齐国 | C.鲁国 | D.燕国 |
以下对下图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
②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
③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④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
西周贵族的等级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
C.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
2011年1月新《老年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热议。结合下图场景,能判断出影响今天中国人这一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