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A.否定君主专制 | B.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
C.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
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口口□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口□口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口口口中的内容应该是
A.李贽 | B.黄宗篯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
有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
A.民本思想 | B.保留君主制 |
C.工商皆本 |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
A.反对封建礼教 | B.反对盲从孔子 |
C.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儒学经典 |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 )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
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问,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主要是指( )
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 |
B.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 |
C.注重经典考据的学术风气 |
D.批判传统的进步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