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思想家指责世人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而就没有了是非;又认为人心是自私的,人若不自私,岂不就是无心了吗?这位思想家最可能属于那一个学派?( )
A.朱熹学派 | B.东林学派 | C.阳明学派 | D.公羊学派 |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有( )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④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 |
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
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 “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发明本心 | B.格物致知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北宋著名学者李覯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
C.该材料支持儒学的伦理说教 |
D.该材料显示该学者接受了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 |
《清史稿•烈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程朱理学 |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陆王学派 | B.程朱学派 | C.浙东学派 | D.洋务派 |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A.援佛入法 | B.反佛崇儒 | C.融佛尊儒 | D.三教合一 |
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
C.提倡“知行合一” |
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