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下面关于理学产生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B.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
C.宋代的“重文”政策及科举制的完善 D.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 犹太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该妇女的行为是受到了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A.佛教思想
B.道教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千年来中国妇女缠足比率趋势

A.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 B.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
C.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 D.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
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