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会是( )
A.孔子 | B.韩非子 | C.朱熹 | D.陆九渊 |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 B.朱熹 | C.王守仁 | D.黄宗羲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 B.先理而后有气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 |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 D.道教的发展迅速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C.社会发展规律 |
D.“天人感应”理论 |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
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
A.孔子、孟子、荀子 | B.程颢、程颐、朱熹 |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