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符合下侧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呵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到的是( )
A.无为而治 | B.尊重规律 |
C.崇尚节俭 | D.民贵君轻 |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见。”材料主张的思想与下列选项相符合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C.“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之而起” |
D.“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
董仲舒《天人三策》载:“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与此观点相异的表述是
A.天与人可以相互感应,互相影响 |
B.灾异虽是天的旨意,却是根据帝王所作所为做出的应答 |
C.强调君主应推行仁政,顺应民意 |
D.一定程度上对帝王的行为是一种约束 |
我国汉武帝在位期间,著名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共同的理论前提。当时,这一思想旨在
A.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 B.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深入人心 |
C.反映社会盛行的民本思想主流 | D.赢得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拥护 |
古代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
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长远 |
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
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 |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称古代某思想家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思想家核心主张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存天理、灭人欲 | D.以天随君,以君随天 |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A.三纲五常 | B.家国同构 |
C.社会起源 | D.君主专制 |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
D.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 B.韩非子、董仲舒 |
C.商鞅、孟子 | D.荀子、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