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    )

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
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
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老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
①君为臣纲   ②父为子纲 ③孝为“天经”、“地义” 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成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哪一派的什么主张?
(2)依据材料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