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 B.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 D.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 B.内阁的作用 |
C.六部掌握实权 | D.军机处的设置 |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 |
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 D.朱元璋最反感“君视臣如草芥”的态度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材料反映了当时
A.君主大权独揽 |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 |
C.宰相权力极大 |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
A.减轻负担 | B.分化事权 | C.加强皇权 | D.削弱相权 |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
《清史稿·选举志》撰“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材料强调清代科举( )
A.体系完备分工明确 | B.朝廷重视程序繁琐 |
C.严防科弊追求公正 | D.清正廉洁人才辈出 |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